盡管受疫情持續(xù)蔓延、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外部因素影響,給2021財年經營環(huán)境帶來不少困擾,并直接影響產銷量。但得益于成本削減、效率提升、側重高利潤車型,以及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日系三強凈利潤均得到大幅提升。
其中,豐田汽車依舊是最賺錢的制造商,其營業(yè)額、營業(yè)利潤和凈利潤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得益于第四季度的強勁表現,本田汽車2021財年營業(yè)利潤增長3成。日產汽車則在連續(xù)3個財年虧損后,迎來首次盈利。
對于2022財年預期,日系三強均表示,因受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漲、烏克蘭危機,以及疫情管控導致零部件供應受影響,日子會更艱難。
01.日產:來之不易的2.9%
雖無法比擬豐田汽車的吸金能力,但日產汽車仍然克服了疫情和半導體危機影響,實現3年來首次盈利。 數據顯示,2021財年,日產汽車實現合并凈收入8.42萬億日元,經營利潤2473億日元,經營利潤率為2.9%,凈收益為2155億日元。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日產汽車業(yè)績一度下滑,出現了史上最大運營虧損。2019年10月,以內田誠(Makoto Uchida)和古普塔(Ashwani Gupta)為首的新管理層臨危授命,帶領日產汽車進行新的變革。
2020年5月28日,日產汽車發(fā)布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目標是到2023財年,實現可持續(xù)增長、穩(wěn)定財務狀況和提升盈利能力。具體數字是,年銷售汽車500萬輛、全球市場份額達到6%,核心經營利潤提高至5%。
通過夯實業(yè)務基礎、提升銷售質量、推出新車型等舉措,日產汽車推進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加上持續(xù)的精細財務管理和對固定成本的嚴密控制,其2021財年盈利能力同比顯著提升。
同時,受益于美國市場的有利條件,以及全球銷售質量的不斷改善,日產汽車主力新車型單車凈收入顯著增長,極大提升了盈利能力。 如今,Nissan NEXT 4年企業(yè)轉型計劃時間正好過半,日產汽車扭虧為贏,標志轉型計劃取得階段性成功。 2年前(2020年),內田誠賭上其身家性命,以示扭轉局面的決心。他說,如果不能兌現承諾,股東可以解雇他。 如今,日產汽車似乎走出了至暗時刻。但內田誠卻表示,恢復盈利只是完成了一半的承諾。“我們終于站在起跑線上。”他說,“現在是時候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讓公司成長了。”
綜合概括,2年來,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在以下領域取得進展。
其一,“合理化”舉措強化企業(yè)的敏捷性,提升可持續(xù)盈利能力。 其中包含——全球產能精簡20%;全球產品線合理優(yōu)化15%,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更具競爭力車型上;全球管理架構簡化為四大核心市場,形成更精簡、快速響應的組織架構等。
其二,“優(yōu)先與重點”提升經營質量,推動創(chuàng)新。 一方面,在核心產品和技術驅動下,日產汽車為在核心市場(美國、日本、中國和歐洲)的長期增長,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
另一方面,在18個月內推出12款新車型。其中,Ariya為日產技術創(chuàng)新與電動車發(fā)展開啟了新篇章。
同時,提升經營質量,單車凈收入提高18%,助推日產汽車2021財年實現2.9%的經營利潤率。
02.豐田:最賺錢
豐田汽車依舊是世界最強大汽車制造商。在銷售額、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方面,它再次問鼎日系三強榜首。 2021財年,豐田汽車銷售額為30.38萬億日元(約合1.62萬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yè)利潤為2.99萬億日元(約合1546億元),同比增長36%。純利潤為2.85萬億日元(約合1471億元),同比增長27%。 就純利潤這一數字而言,豐田汽車不僅超過通用汽車2021財年的100億美元(約合679.16億元),并遙遙領先大眾汽車集團同期154億歐元(約合1075億元)。
對業(yè)績上漲原因,豐田汽車表示,離不開從2009年開始堅持開展的收益結構改革。 時間回溯至13年前(2009財年),一場稱為“雷曼危機”的經濟危機,成為日系制造商頭上的緊箍咒。 所謂雷曼危機,是指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投資失利,談判收購失敗后申請破產保護,引發(fā)全球金融海嘯。 在2008財年決算中,豐田汽車聯合銷量為756.7萬輛,較2007財年大幅下降15%。營業(yè)利潤虧損4610億日元,產生財務赤字。
當年,日產汽車、馬自達、斯巴魯等企業(yè)也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即使是在赤字面前幸免于難的本田汽車,也在當年遭遇多個業(yè)績維度的減益。
近年來,疫情“黑天鵝”沖擊全球經濟,汽車產業(yè)受到極大打擊。2020財年,豐田汽車聯合銷量再次減少15%,營業(yè)利潤減少106億元,但未出現赤字。 “首先,我想貫徹下去的是‘制造更好的汽車’這一方針,然后開展‘以商品為中心的經營’”。13年前,剛就任豐田社長的豐田章男表示。
從2009年開始,圍繞此方針豐田汽車展開了諸多舉措。 例如,體制方面,導入地區(qū)CEO體制,將當地社會和居民需求放在首位,讓決策更符合當地情況。導入“社內公司制”,組織結構由原來以職能劃分,改為以“商品”劃分。
開發(fā)方面,通過TNGA架構,實現卓越基礎性能的同時,讓零部件能靈活共通。生產方面,同供應商一起,通過VA*(價值分析)、制造改革等,優(yōu)化每一分、每一秒,追求不斷改善成本。 這些措施延續(xù)到2021財年,豐田汽車彌補了上一財年受疫情影響的產量。另外,日元貶值的匯率因素也起到助推作用,吸收了原材料升值帶來的部分利潤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