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menta成為2021年最大的亮點
根據(jù)上述表格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Momenta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其不僅斬獲了不少投資人和資本的青睞,同時包括上汽、通用甚至豐田、戴姆勒等傳統(tǒng)主機廠也紛紛投資,加入Momenta的陣營中。在Momenta的眾多投資人中,上汽是比較堅定的一家,其Robotaix業(yè)務的自動駕駛軟件平臺也由Momenta來提供。從上汽的角度來看,撇開技術本身的差異不談,Momenta和華為最大的差別在于其沒有后者那般的野心。Momenta的定位只是一個技術公司,短期來看基本沒有自己造車的打算。未來無外乎是作為自動駕駛軟件平臺供應商或者是被上汽或其他主機廠收購,走Cruise或是Argo AI的老路。這樣上汽、比亞迪這些公司對Momenta的戒心就小了很多。在可預見的未來,掌握核心技術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依然會是市場上的香餑餑。
2
Robotaxi成最大看點
對于主機廠來說,Robotaxi在2021年開放運營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當前,上汽和小鵬都已經(jīng)官宣了進軍這個全新的業(yè)務領域。相比于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小鵬和上汽這樣的主機廠在整車資源方面擁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而傳統(tǒng)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往往需要外購車源,并尋求主機廠開放相關的系統(tǒng)接口。這樣無論是從成本角度,還是從得到工程支持的角度,主機廠的Robotaxi業(yè)務都有不小的優(yōu)勢。上汽和小鵬之外,未來更多主機廠進入這個市場將成為必然。在2021年年末,我們還看到了吉利旗下的極氪更是和Waymo聯(lián)手,打造移動出行市場的專屬車輛。雖然這個車輛將會被率先投放到美國市場,但是誰能保證搭載了Waymo Drive系統(tǒng)的極氪不會進入中國市場呢?
此外,無論是蘿卜快跑、小馬智行亦或是滴滴自動駕駛、文遠知行,都將積極投身于Robotaxi業(yè)務中。對于Robotaxi來說,駕駛員成本在總體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無論是完全拿掉駕駛員,還是將駕駛員降級為安全員,減輕駕駛員的工作強度,都能極大地提升Robotaxi的盈利能力。而自動駕駛,最終成為汽車共享時代決定車企命運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些都會刺激資本加速投入擁有Robotaxi業(yè)務的公司。
Robotaxi之外,從上面那張投資表格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圖森和嬴徹也受到不少投資人的青睞。商用車部署L4級別自動駕駛,并在干線物流上率先實現(xiàn)商業(yè)化運營的那天已經(jīng)近在眼前。國內(nèi)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眼光不僅要放在國內(nèi)市場,更需要去海外市場進行全球布局。無論是干線物流市場,還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市場,都是大有可為。
3
Cruise大換血帶來的思考
最終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就在12月份,通用汽車管理成將現(xiàn)任Cruise CEO解職。其實整件事情的背后還是繞不開一個“錢”字。通用汽車CEO將Cruise放在自己的體系內(nèi),最大程度來帶動通用給汽車股價的上升;而Crusie管理層自然希望能夠將這個公司單列,畢竟相比于通用汽車傳統(tǒng)的整車業(yè)務,Cruise可以留給投資人更大的想象,并尋求到更高的估值。但最終這場被視為Cruise高層的”政變”,被無情得鎮(zhèn)壓了下去。無人駕駛業(yè)務需要大量的投資,且短期內(nèi)難以看到可觀的回報,如何能夠在自動駕駛業(yè)務上尋求一個財務上的平衡,其實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很多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通過資本介入不斷提速自身發(fā)展的當下,融資渠道相對閉塞的主機廠自動駕駛業(yè)務在未來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彼時是堅持自己自研,還是奉行拿來主義,亦或兩條路線并行,其實都需要好好規(guī)劃一下。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依然是一個燒錢但極富前景的項目。但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技術方案相對已經(jīng)成熟的情況下,將它們真正推動到實際應用更需要花費極大的努力。這段路究竟有多長,才能真正讓每一個汽車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高等級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目前還是撲朔迷離。但我們想說,只要全球資本充裕,各國不收回貨幣市場的流動性,那自動駕駛在2022年必然還是一個吸引資本爭相進入的風口,只不過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