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捷達,相信有一定“閱歷”的國人,應該都很熟悉。大眾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合資品牌之一,許多國人了解它的第一款車,就是大眾的捷達或者桑塔納。它可能是你曾經(jīng)坐過的出租車,更可能是見證著你從“小白”到“新手司機”的那臺教練車....因此,在中國市場,捷達對于消費者而言,有著特殊的歷史情懷。
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懷價值”,在2019年2月,大眾宣布將捷達品牌獨立,正式成為一汽-大眾的子品牌。如今,捷達品牌已經(jīng)走過了將近3年的時間。相信很多人和疆哥一樣,會好奇,曾經(jīng)的國民神車“捷達”,如今究竟混得怎么樣呢?今天,疆哥就跟大家聊一聊。
先看看今年的銷量數(shù)據(jù)。2021年前10個月,捷達品牌累計銷量12.7萬輛。作為參考,捷達2020年銷量15.5萬輛;當捷達還是轎車未停止銷售的時候,2018年還能砍下32.8萬輛的成績。2021年,捷達品牌制定的,銷量目標是20萬輛,看樣子今年也難以完成。
捷達(停產(chǎn))
具體到產(chǎn)品層面。自去年3月VS7上市后,捷達品牌就沒有再投入過新產(chǎn)品了。捷達目前有三款在售車型,分別是緊湊型SUV捷達VS5、轎車捷達VA3,以及中型SUV捷達VS7,月均銷量1.27萬輛。
今年雖然也有“新車”推出,但主要是VS5的年款車型(2022款VS5),以及VS7的特別版車型(VS7 兩周年紀念版和VS7黑鋒版Pro)。
其中,VS5是目前品牌賣得最好的,出道那會曾經(jīng)有過月銷上萬的高光時刻,可惜后勁不足,目前月均銷量僅有六千多臺。
第二款車型捷達VA3,堪稱是最便宜的大眾車,可銷量遠不如以前同樣主打低端的捷達轎車,月均銷量只有四千多輛。
捷達VS7,定位中型SUV,動力和捷達VS5同款,加大了車身,升級了配置,可惜未能脫穎而出,月均銷量只有3千輛左右。
從品牌層面來看,將捷達車型獨立出來,似乎并沒有得到國人的認可。要知道,這樣的操作并不是大眾所獨有,像豐田皇冠、長城的坦克、以及吉利的極氪,都是從一款熱門車型衍生而來,其后續(xù)的車型都能收獲不小的熱度和銷量。
為什么同樣的做法,其他品牌成功了,作為最懂國人心理的大眾,卻玩脫了呢?
疆哥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大眾選取了一款情懷車型,卻往“低端”市場去走。其實,“低端版大眾”的路子,在斯柯達上已經(jīng)證明了,是難以走通的。如今,捷達以一個“更低端”的子品牌出現(xiàn),不僅沒有給母品牌增光,反而會導致整個大眾品牌調(diào)性的下滑。
另外,在“中低端”市場中,“情懷”的作用對消費者的影響是最低的。要知道,在這個細分市場,目標消費群體最關(guān)心的是“性價比”??v然,捷達繼承了大眾的“三大件”技術(shù),但廉價感十足的內(nèi)飾和配置,根本不是自主品牌的對手。
成立之初,捷達的動作還是相當迅速,8個月的時間里,捷達就發(fā)布了VA3、VA5和VS7三款車型,覆蓋了6萬~14萬元的價格區(qū)間,與主流自主品牌展開競爭。但是,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捷達后續(xù)的產(chǎn)品策略顯然是跟不上的。
對比起市場上同級的國產(chǎn)車型,基本都保持一年一改款的策略,并且快速根據(jù)市場用戶的反饋優(yōu)化產(chǎn)品細節(jié),在這一步上捷達明顯掉隊了。
據(jù)官方稱,捷達正在積極推進兩款新能源車的研發(fā)與投放。此外,在傳統(tǒng)能源領(lǐng)域,捷達正在研發(fā)一款全新的SUV車型和一款全新捷達轎車。不過進度如何,尚未有具體的消息。
從以上三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捷達從一款車變成一個品牌,目前來看并不是那么的順利。至于個中的原因,有一點是被大家公認的,那就是捷達沒有掛上大眾標,這或許是其最大的敗筆。
雖然捷達品牌有著濃厚的大眾味,但作為一個全新的獨立品牌,卻無形中將這種味道淡化了。換句話說,有了大眾標的捷達,才是大家想買的捷達。脫離了大眾的光環(huán),“捷達”的情懷和價值根本無法體現(xiàn)。
寫在最后
目前大眾的重心在電動化的轉(zhuǎn)型上,考慮到目前在售的三款車型沒能很好地打開局面,如果沒有更強力的新產(chǎn)品及時注入,那捷達的市場熱度,估計只會越來越淡。
當然,捷達也不是完全失去機會。想要突破,捷達還得從營銷和產(chǎn)品層面下功夫。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細分領(lǐng)域,以及找準自身的定位和優(yōu)勢,能實現(xiàn)同級競品的降維打擊。
因為失去了品牌的“溢價”能力,跟同級產(chǎn)品拼的,更多的就是產(chǎn)品力了。歡迎關(guān)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分享你對捷達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