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刷屏的視頻里,要是把余承東換成其他的名人,要是把華為換做大多數主流品牌,那按照慣例來看,汽車媒體的報道應該早就炸鍋了。
比如,恒大之前的待遇如此,比如,很多造車新勢力是如此,再比如,之于豐田這種全球第一車企,搞的動作稍微大一點,也會在輿論場里被陰陽怪氣很多。
所以,在余承東的內部講話流出之后,立下了“1年銷量超30萬輛”“2年銷量遠遠超過特斯拉”的Flag,再加上現有車企干啥啥不行等內容。之中充滿的每一個槽點,理論上都會把爭議擺到臺面上。
但,再回歸眼前,為什么在華為余承東說出這些后,反而沒有引發(fā)太多的話題高峰?這背后的相關邏輯,又是什么。
手機圈的“大嘴”,汽車圈的“大炮”
鑒于互聯(lián)網有記憶、互聯(lián)網需要時間等等相關定律,余承東的內部講話尚且有幾個需要回答的問題。諸如,是誰把這條視頻傳出來的,是為了給華為的聲勢打上一些不妥的標簽,還是一種提振聲量的另辟蹊徑。
也諸如,這條視頻有沒有經過相應的加工,對前后文有斷章取義,畢竟網絡中的這類事件過多,反轉再反轉層出不窮。
這2個問題沒有答案之前,對余承東、華為汽車相關業(yè)務在視頻里所說的很多關鍵信息,我們沒有相關結論,其實也不該過早下結論,只需要初步看看大概說了什么,以及與事實之間的出入,就好。
余承東所說的幾條關鍵點,在當今的網絡里已經被傳了幾輪,大致總結關鍵信息點如下:
1.很多中國車企不行,品牌/渠道/零售/設計/體驗都不行,連造車新勢力都干不過;
2.華為汽車BU強大,技術人員數量5-6千人,研發(fā)預算10億美元/年;
3.華為汽車業(yè)務在2022年銷量超過30萬,賣贏特斯拉,2023年銷量遠遠超過特斯拉;
4.年銷量快速超過200萬臺,再把BBA的30-50萬元市場主要份額搶到手。
鑒于開頭里我們說過的,2個問題沒有回答,其實無需點對點的對余承東所說的進行辯駁,那與抬杠無異,但我們能對上述除銷量這個大變量之外的2個關鍵點進行一定的反問。
1.能干的過造車新勢力的企業(yè)有幾家?電子電氣架構能超過E/E和X-EEA 3.0的還沒有,40萬以上賣贏蔚來ES8的新能源車還沒有,自動駕駛技術應用里程/口碑超過當下新勢力的還沒有,服務能力比新勢力好的傳統(tǒng)車企還沒有。
2.6000人花10億美元的成果,當下的呈現在哪,多久能讓市場見證?
這2個問題的答案,只能由華為自己交出,由汽車市場和時間來打分,就像華為彼時在智能手機市場當年的發(fā)展勢態(tài)一樣。
對余承東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因為敢說,被網友冠上了“余大嘴”的外號,他之前的敢說再加上敢做,最終也讓華為的C端智能手機業(yè)務快速崛起,成功履約,打了不少臉。當然,也因為他的敢說,以及相應的網絡營銷匹配,我們還見過“海軍”這樣的詞匯。
但不管怎么說,余承東的敢說,再匹配“敢做”的好產品,最終的市場答案是不錯的。在消費者業(yè)務上,幾年前,在華為手機業(yè)務名不見經傳時,余承東的Flag是“3-5年內超越三星、蘋果”。盡管,后來有著余對此前言論道歉的事件、也有著不準再提超越蘋果手機的事件,但最終你我能看到的是,余承東的Flag盡管沒有全部完成,但極大的促進了華為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也至少取得了大半的成功。
此次的汽車相關視頻刷屏里,余承東依舊敢說,而且膽大的程度更像是開炮,延續(xù)著華為這幾年的走勢,敢說。那,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這次在汽車領域敢不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