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8月廣汽埃安銷量共計11631臺,同比增長了115%,并連續(xù)4月銷量破萬。從最初的入門車GE3到Aion Y,促使廣汽埃安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快速發(fā)展,如今廣汽埃安推出了Aion V Plus,作為 Aion V 的改款與升級車型,加上了超倍速電池技術的“黑科技”,會如同特斯拉一樣割韭菜嗎?
廣汽集團最初建立廣汽埃安品牌是由于當時國內新能源行業(yè)還處于發(fā)展階段,有政策上的“補貼”,加上當時的汽車市場行業(yè),傳統(tǒng)燃油車逐漸電氣化,那么C端市場就不會有優(yōu)先選擇,所以以出行業(yè)務租賃市場就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Aion S作為埃安品牌的第一款產品,最初本想建立高端用戶市場,憑借出色的顏值與超長的續(xù)航能力的確收獲了不少粉絲。事與愿違,Aion S 在C端市場表現(xiàn)并不好,而在B端市場中卻以長續(xù)航的優(yōu)勢取勝。想要長期發(fā)展,過度的依賴B端市場并不是長久之計,北汽新能源就是很好的例子。從埃安品牌成立到至今,埃安汽車的銷量還不錯,但在C端市場卻無法立足,品牌高端化更是難上加難。
從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廣汽埃安高端定位車型 Aion LX月銷量僅在三位數(shù),而價格稍低點的Aion V月銷量千余臺,始料未及的爆款竟是 Aion S,就連被看好的 Aion Y上市以來也僅月銷量在兩千輛左右。
今年7月,廣汽埃安陸續(xù)推出PLUS升級版,想要扭轉消費者對廣汽埃安品牌的形象,從“15萬級轎跑之王”的Aion S Plus,再到“星空純電轎跑”,主要從光感全景天窗、全球同級低風阻量產車、智能交互、彈匣電池等方面對Aion S Plus的打造,減弱消費者對續(xù)航、空間、舒適感的要求。不過種種科技的顯示都屬于選配。換句話說,不加錢的話,與Aion S 并沒什么區(qū)別,Aion S Plus依然沒有擺脫網約車的屬性。但如果市面上大多車型都是埃安網約車,這勢必會影響廣汽埃安的發(fā)展,阻擋了往高端化的走向。
近日,廣汽埃安又上新了一款Aion V Plus的官圖,新車預計將在年內上市,不過這款PLUS能否順利交付,強化消費者對埃安的認知還是個未知數(shù)。畢竟進氣芯片短缺成為了汽車行業(yè)中最大的問題,如果選擇頂配車型需要排產,提車時間都要等半年,而走量的中配車型僅需2-3個月,這對想要入手廣汽埃安的消費者有了個“準確”的選擇,對Aion V Plus品牌向上有了一定的難度。
最初Aion V 的定價在20萬左右,在同級的純電汽車領域算得上是不錯的選擇,就算僅面臨著小鵬G3與威馬EX5,競爭者不多的情況下,Aion V 的銷量也就一千出頭,與同價位的燃油車更是無法比擬的?,F(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選購一款電動車,都會外觀、內飾、動力、零百加速方面去考慮,而總功率僅135kW的電機Aion V 卻被人們詬病動力不足。
這次,Aion V Plus 搭載了最大功率為165kW的永磁同步電機,相較之前Aion V 提升了30kW,解決了動力不足的缺陷。同時,續(xù)航方面,搭載了95.844kWh的三元鋰電池組,預計續(xù)航里程可達702km,解決了續(xù)航煩惱。
廣汽埃安也明白過度的依賴B端市場并不是長久之計,從去年年底芯片與原材料的成本上漲,供應不足,主機廠也只能依靠產品盈利的局面太局限且不穩(wěn)定,這對廣汽埃安來說,已經算是自負盈利?,F(xiàn)今的Plus車型,無論是混動還是上市,能得到消費者支持并注重行業(yè)技術才對廣汽埃安來說才是利大于弊,否則就算技術不過關,消費為此買單也無疑是另一種割韭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