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印度直接對外宣布,印度將正式調高電子產品組件的關稅,包括面板、芯片等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刺激投資者在當地生產設備,并且實現100%的印度制造。
印度這種措施,從短時間內來看,增加關稅可以讓設備商更多地進入印度生產,來節(jié)省關稅,而且只要印度能給到足夠的政策來吸引投資商,這個做法是沒有問題的,況且印度的勞動力也很廉價,對投資商的吸引力還是很到位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設備商只是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而沒有足夠的資本來建設新廠,或者不愿意承擔風險,那對印度來說,這個新措施很有可能就會適得其反。不僅不會招來很多的投資商來建設工廠,反而會讓大批的組件供應商離場,最后落得一地狼藉。
而新的措施之后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兩極分化,大型的有資歷的廠商直接在印度建廠開工,而那些小眾的企業(yè)則可能直接放棄印度市場,轉向別的地區(qū)。
之前印度電子協(xié)會就曾經表示,現在印度的電子行業(yè)對于中國的依賴還是很高的,有近90%的電子部件都是來自中國。這也就意味著現在的印度不可能直接擺脫掉隊中國的依賴,而關稅的增加所導致的額外費用也很有可能會直接增加到產品上面,也就是說,所增加的關稅成本會由當地的用戶的來承擔。
從之前的數據來看,印度就放出了5000億盧比的補貼計劃來吸引投資者,而蘋果印度也都已經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在印度生產500億美元的產品。而鴻海、緯創(chuàng)等也都計劃在印度投資9億美元左右來增強建設。
就目前來看,行業(yè)的一些企業(yè)還是非常樂意在印度增加投資的,畢竟印度現在給了足夠多的補貼,增強投資換取關稅的成本降低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且還能擴大自己的全球的布局,印度市場也勢必要拿下的。